新聞內容
3月31日,2018年中國城市設計論壇在我院召開。來自全國建筑院校、設計單位、行業組織的180名城市設計領域的專家參加了本次大會。
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衛教授和中國建筑學會仲繼壽秘書長分別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對城市設計分會的成立、論壇的召開以及對中國建筑學會成立65周年表示祝賀,對城市設計在中國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獨特的見解。本次論壇也是中國建筑學會成立65周年系列活動的第7場。論壇開幕式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教授主持。
2018年中國城市設計論壇以“總論”、“理論”和“實踐”3個版塊展開,總共邀請了11位專家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其中,“總論”版塊是對城市設計學科和領域的綜述及評價,邀請了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王建國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朱子瑜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邊蘭春教授等3位專家進行報告。總論版塊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朱文一教授主持。
王建國院士的報告《城市空間形態的創意呈現——建筑師在城市設計發展中的作用》梳理了城市設計的概念和內涵,總結了城市設計的四個范型,分別是傳統城市設計、現代主義城市設計、綠色城市設計、基于人機互動的數字化城市設計,分析了建筑師在城市設計工作中的工作和專業優勢,并以豐富的案例從建筑設計的角度闡述了建筑師如何參與城市設計。
朱子瑜總規劃師的報告《設計城市與城市設計——一張藍圖干到底》從設計管理和實踐的角度展示了城市設計在中國土地上運轉的狀況,闡釋了國家對于城市設計的政策如何落地,并指出城鄉規劃領域里的“城市設計”和建筑領域里的“設計城市”均不可或缺,應共同推進。
邊蘭春教授的報告《城市設計的維度、尺度與測度》從理論角度展示了多維度認知城市設計的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三個目標,探討了多尺度推動城市設計的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級,并總結了多測度優化城市設計方法的標準、方法和內容等重要屬性。
理論”版塊是對城市設計理論的梳理和討論,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金廣君教授、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蔡永潔教授、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丁沃沃教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創新中心副主任楊滔等4位專家進行報告。理論版塊由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韓冬青教授主持。
金廣君教授的報告《城市設計速寫》梳理了城市設計的學科演變和人才培養狀況,探討了中國城市設計的職業現狀,并提出了城市設計人才培養的重心向建筑學學科偏移等針對性的意見。
蔡永潔教授的報告《城市設計:從西特、塞特到中國》對城市設計的定義和概念進行了思辨和闡述,對中國城市設計的現實問題進行剖析,并介紹了在陸家嘴城市設計教學中的“城市細胞修補”探討。
丁沃沃教授的報告《城市設計——城市形態特征研究的意義》提出城市設計的認知問題,分析了肌理的容量與體量、肌理的幾何結構形態、街道空間的表述指標等城市設計的形態特征,并闡述城市設計的實踐意義。
楊滔主任的報告《空間句法與設計》從空間句法視角解釋了城市物質空間形態和社會經濟活動的關聯,并介紹空間句法這一理論和工具在城市設計中的多尺度運用。
“實踐”版塊是對中國城市設計實踐的精彩呈現,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孫一民教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吳晨總建筑師、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朱雪梅副總規劃師、中國建筑設計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楊一帆等4位專家進行報告。實踐版塊由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孔宇航教授主持。
孫一民教授的報告《建城·筑市》從若干體育建筑的設計實踐案例出發,介紹從城市設計的視角進行體育場館設計的經驗,并以廣州琶洲西區城市設計介紹從建筑師視角對城市設計進行優化的體會。
吳晨總建筑師的報告《中國的城市復興——從提出到實踐》重點介紹了大柵欄、白塔寺、什剎海、前門東、南鑼鼓巷等北京老城歷史街區中的一系列以“保護、整治、復興”為目標的實踐工作。
朱雪梅副總規劃師的報告《生活泵——社區生活共同體》提出“生活泵”的概念,對社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和管理進行分析,并探討社區模塊的設計方法。
楊一帆主任的報告《城市設計——達成空間共識,訂立空間契約》剖析了城市設計中“設計”、“共識”和“治理”三個方面的內容,并闡述了完善城市設計管理機制的重要性。
2019年中國城市設計論壇將由北京建筑大學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仲繼壽秘書長、朱文一教授和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張大玉教授共同進行了會旗交接儀式,論壇在熱烈的氣氛中閉幕。
來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2018年04月1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成功召開2018年中國城市設計論壇
添加時間:
當前的位置:
版權所有 ? 中國健康建筑網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京ICP備 10045562號-26
友情鏈接: